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昭君文化研究原创园地

考古发现:昭君长女居住的汉式宫殿

日期:2021-03-08 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浏览次数:2060次 字体大小 关闭

作者:易行国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孙家洲在2018年第4期《文史天地》发表了《“最北方的汉式宫殿”及其历史解读》,进一步确定这个位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汉式宫殿主人就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居次云(约公元前29-公元23年9月)。这一发现填补了2000多年来昭君和亲在匈奴腹地缺乏考古佐证的空白,为历史学家研究昭君文化提供了令人拍案称奇的材料。这座汉式宫殿出现在如此遥远的匈奴控制的极北之地,对北部亚洲考古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了解两汉之际汉匈关系的历史演变,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


王昭君的长女,亦称伊墨居次云。“居次”译成汉语即“公主”的意思。她从其父亲复株累单于姓“挛提”,名“云”。“伊墨”是她作为公主的号。云的丈夫须卜当,“须卜”是匈奴贵族的大姓。因此云又称“须卜居次云”。云、当夫妇生育二子,长子须卜奢,官至大且渠,幼子名字未见史籍记载。


西汉后期的王昭君是汉匈结好的标志性人物,她的女儿伊墨居次云不仅继承了其母亲的文化符号,更与其夫君一道自觉地继承了王昭君的事业。王莽主政时,改变了汉匈关系的走向,企图将匈奴分化瓦解,致使汉匈关系出现重大危机,这时身为匈奴重臣的须卜当在他的妻子云的支持下,与湖北兴山昭君娘家的两个侄儿和亲侯王歙、展德侯王飒,即云的姑舅表兄弟,先后6次奔波于汉朝长安和匈奴单于庭,化解汉匈危机。云、当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妹妹、妹夫、姨侄也参与了汉匈关系的斡旋。


在公元2年、10年、14年、15年、17年,匈奴先后4次派遣王昭君女儿、女婿、外孙访汉,王莽先后5次派昭君娘家的两个侄儿访匈奴。特别公元17年,云、当、奢、醯椟王四人被胁迫到长安,公元21年当病死在长安,另三人及随行贵人、随从在公元23年9月起义军斩杀王莽的战乱中全部丧生。公元24年冬,光武帝刘秀才遣使者将他们的尸骸运回匈奴。


王昭君一家三代10人为汉匈和睦友好60年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佳话。



这座被历史学家称为“最北方的汉式宫殿”,地理方位在萨彦岭山脉北边、贝加尔湖以西。地位位置属于南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即叶尼塞河上游的米努辛斯科平原。行政区划属于今俄罗斯达哈卡斯自治共和国(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阿巴坎南部的一个小岗旁。宫殿坐北朝南,长方形体,东西长,南北短,典型的中国风水,典型的汉代风格。宫殿顶部呈四面椎体,由房顶最高处向东南西北四方呈坡面递降,屋顶用板瓦及筒瓦覆盖,屋檐有圆形瓦当,上有反印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等典型汉代朝廷吉语。宫殿地平面(第一层)共有二十间。从复原模型看,中间部分可能有2-3层楼高。一些中心房间呈方形,面积为12×12米,单间房屋面积达到144平方米,学者认为是宫殿的大殿,足见当年的气派与奢华。外墙为黏土筑成,内衬木质骨架,厚达二米,有利于室内保暖。内墙较薄,有利于充分有效利用空间。屋内火坑有很厚的红烧土,火坑与地下石头砌成暖气通道(烟道)相联,曲折回环,连通大多数房间,保证冬季居住温暖。宫殿出土文物主要有:中国起源的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筒瓦、瓦片、瓦当,所有瓦当都有同样的汉字,铭文为“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来自汉朝的多个铜镜、附首;还有玉器、珊瑚、铁器、青铜、陶罐;展厅内还有复原的模型图;以及发掘过程的照片、资料等。瓦当上的汉字与1954年包头汉墓出土“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的内容一致,相互呼应,进一步印证了那个时期的汉匈关系。(参见内蒙古文物工作组《包头市西郊汉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




这座封尘于西汉末期的历史宫殿于1940年被偶然发现,至今整整经历了80年。80年来这座宫殿的论证过程经历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变:中国经历了从国民政府解体到新中国的成立;苏联经历了解体与俄罗斯联邦建立;中苏关系经历了友好到破裂以及中俄关系新建等。这次孙家洲教授一行是继中国著名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之后,第二次代表中国专家学者考察这座宫殿遗址遗迹,也是当前中俄关系友好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见证。


1941、1945和1946年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同哈卡斯研究所历史博物馆(哈卡斯博物馆和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合组的工作队,在C.B.吉谢列夫教授等人的主持之下,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随后公布了一些考古成果,受到国内匈奴史学者与昭君文化研究研究学者林幹、马冀等少数学历史学家的关注,内蒙古大学马冀教授在湖北兴山举办的2014年昭君文化高层论坛时说,希望这处遗址发掘引起更多学者关注,对是否为昭君女儿的行宫作出定论。


这所宫殿的主人是谁?自然也就成为学界讨论的问题。当年负责宫殿发掘的苏联考古学家C.B.吉谢列夫教授曾经推测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陵败降匈奴之后,单于为了安抚李陵的思乡之情而建。


1945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历史学家郭沫若应邀参加苏联科学院建院220周年大会,在苏联停留1个多月,此间郭沫若先生曾经到访该博物馆考察了宫殿的考古成果展。他在《苏联纪行》中否定了苏联专家提出的“李陵宫”说,推论为汉家朝廷派人为“和亲”公主所建。笔者认为,郭沫若的推测可能与《汉书》记载的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有关。


1956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周连宽(1905-1988)在《考古学报》第4期上发表《苏联南西伯利亚所发现的中国式宫殿遗址》说“阿巴干宫殿遗址决非李陵的故居”,也否定了郭沫若提出的“汉公主”说。周连宽先生认为:瓦当文字与王莽执政时期相符,表明宫殿修建于王莽新朝时期;宫殿主人显然熟悉并崇尚中国风俗文化,而且必定与汉朝有特殊密切的关系否则汉朝不会帮助建筑这个宫殿;同时这个时期时单于必定对汉俯首称臣,否则,不会允许宫瓦上有烧制的颂扬汉天子的吉语。周先生进一步推论,“认为最适合于这个宫殿主人的是昭君的长女须卜居次云,亦称伊墨居次云”。孙家洲教授指出:“周先生虽然没有去过实地考察,凭着坚实的学术功底做出了合理的判断。”


这次孙家洲一行应该是继郭沫若之后的专家学者考察,他在查看现场及其考古展览后,系统研究出土文物、资料以及中国的史籍,十分慎重地否定了前苏联学者与郭沫若的观点,再次认同周连宽先生的意见,最后把周先生的观点作为考古学术定论。确定王莽新室政权时期得到了匈奴时任单于支持,在遥远的北方为王昭君的女儿建成了这座汉式宫殿。


匈奴这一时期范围比较稳定,东起大兴安岭山脉,西邻萨彦岭山脉,北到南西伯利亚,南止长城这一广阔区域。这座宫殿应属于位于匈奴北部的行宫。伊墨居次云当年随从丈夫匈奴朝廷重臣须卜当定期到此视察并停留。



作者简介:

易行国,男,汉族,湖北宜昌人,1964年10月生,正高职高级经济师,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编 者 按:原文载于《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