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昭君文化研究原创园地

昭君出塞与白羊城的地位

日期:2021-12-21 来源:人民新闻报 浏览次数:1460次 字体大小 关闭

人民新闻报讯(刘元报道 文:刘志尧)昭君出塞是两千年前汉匈两国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昭君经武州塞出塞路宿白羊城是有据可证的历史事实。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朔平府志》[右玉县]条载找到根据:“东古城,在县东南五十里,相传汉王昭君栖迟之迹”。《朔平府志》1994年版,91页。东古城即汉代的武州城,即武州塞的中心。《山西通志》又载:“战国时,赵之武州塞也、汉为武州县,属雁门郡”(光绪《山西通志》1993年版,卷45,第3422页。)“汉元帝竟宁元年,因城毁坏,徙白羊城”《左云县志》(1991年—2003年)2005版,516页。请注意,此竟宁元年,正好就是昭君出塞的年代。竟宁元年武州县徙白羊城后,白羊城即改称武州城。“武州川水出县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川。北流经武州县故城西,王莽之桓州也。”《水经注》2007年版,华夏出版社,第267页。如果从现在地图核对,所谓的武州城,若经西口古道,即在右玉城东南方向五十里,就是白羊城。



白羊城在历史上的存在,史载清楚。清光绪本《左云县志》载:“左云,古白羊地,春秋而后北狄杂居。”《明史•地理志》亦说:“山西都指挥使司,本大同都卫,洪武四年(1371)置,治白羊城。”另外,从左云地界出土的明代武德将军张忠墓的墓志铭亦有涉及白羊城的铭文:“成化五年仲冬十九日甲时终,是年十二月十一日,宜人与将军合窆(音扁)白羊城西大柳树之源”。



白羊城,位于今左云县城东4千米的古城村北,十里河(《水经注》中称武州川水)南岸,为春秋时期北狄白羊部落修筑,是雁北最早修筑的古城之一,为当时北狄白羊部落首领居住地和御敌指挥中心。



历史上左云的地界,洪涛山脉雄踞东南,武州川水横贯东西。武州川水的西北面是阴山余脉,以阴山为界,形成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自然交界之地,也是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也许正是因为左云地理位置特殊,春秋时便在此修筑了白羊城。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不仅在此地置武州塞,而且又把此地当作武州塞的中心修筑了武州城(东古城)。如果走出武州塞再爬上阴山山脉,便是漠北或更远的大漠。所以说,昭君出塞栖迟白羊城是出塞的最后一站。


据传,昭君出塞和亲送亲队伍人马很多,又有呼韩邪单于迎亲队伍相伴而行,场面热闹而宏大,既显汉室的尊严大气,又表明呼韩邪单于迎亲仪式的隆重。当和亲队伍在早春来到白羊城后,当地官员和百姓举城欢迎,热闹非凡。然而就是城小了些,不能住宿这么多的和亲队伍。于是,送亲侯王龙便决定搭毡帐过夜。毡帐搭满城内外。当时的白羊城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城墙已剥落废圮,城内街巷破旧不堪,最后还是昭君娘娘出塞前发了话,引起汉元帝的重视重修了白羊城。白羊城虽然修筑于春秋时期,但并未留下那位部落首领的大名,而王昭君只因和亲出塞路宿白羊城,便最早留下她的尊贵称谓。同时,一曲昭君出塞词也使白羊城披上了时代的光彩。自此,白羊城虽小,但被历代皇室重视而当作历史纪念地保护利用,尤其北边多民族与汉族在此地的融合统一,有着民族团结非常象征性的教育意义。也许正是有这样的历史渊源,白羊城因王昭君住宿而提高了品位,王昭君因白羊城的挽留而垂史左云。白羊城的荣耀无疑因王昭君的芳名而提高了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历史地位。


一、白羊城的历史军事地位


白羊城在昭君出塞之前,一直属于边城,既是抗击北边民族入侵的指挥中心和物资供应站,又是封疆大吏和众多将领守边的居所。然而,自从昭君和亲出塞后,便改变了这座城的历史性质,它成了和平的基地、和亲的纪念地、民族团结的象征地。一代代的朝廷对其加固修缮以便警示教育后人,使得白羊城一次次地焕发出青春,并一直处于较完好的状态。后来,又经过北魏、唐、辽、金、元等时期,白羊城更成了国家的腹地,很少遭受战争的破坏。相比之下,修筑于战国时期的平城(大同)却没有白羊城幸运,似乎不被重视修缮保护,在白羊城面前相形见绌。到了明初,朱元璋对宣府和大同方向的边防建设十分重视,但平城废圮,而白羊城仍完好无缺,虽然大同镇被当成九边重镇,但军事指挥机构却设在白羊城,守边明朝大将也多住在这里。洪武四年(1371)正月,在白羊城置大同都卫,洪武八年(1375)十月又将大同都卫改制山西行都司,曾管辖26个卫所,所管辖地界北至今乌兰察布盟中旗和商都,南至雁门关,东西横跨黄河与燕山之间。直到洪武二十六年,大同城修好后,才将山西行都司徒治大同。由此可见,所谓朝廷对白羊城的重视,是因王昭君曾住宿过的缘故,因而才有了它的军事地位。一个时期成为明朝北疆的军事与政治指挥中心。


二、白羊城在民族融合中的地位


自秦汉起,匈奴、氐、羌、东胡、乌桓、鲜卑等各民族不断来到长城内外,同这里的汉族交错杂居,相互交往。与此同时,大量汉族也被迫或自愿进入大漠南北,直接变成那里的少数民族成员与之杂居。这些民族由杂居到相互吸收,后经隋唐长期交流通婚积淀,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姓氏、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同当地民族融合一起,它们绝大多数融合于汉族或其与他民族一起演化成全新的民族实体。生活大杂居、小聚居的塞外各民族,在新的形势下进行着新的民族融合的跋涉,最终形成了“你变成了我,我变成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今天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同体。然而,在北方民族融合中,我们不能忽视王昭君的影响作用。


王昭君是和平使者,是被胡汉两国共同尊崇敬奉的和平女神。昭君和亲出塞,使边境安宁了半个多世纪。王昭君这个最完美的民族巾帼英雄,其实就是民族融合的典范形象。也许正是有王昭君的身体力行,中国北边民族便常常向汉族伸出橄榄枝。我们可以想象,有许多名噪一时的北边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如东胡、匈奴、乌孙不存在了,乌桓、鲜卑、柔然不存在了,契丹、女真不存在了,还有楼烦、突厥、吐谷浑等多数北方民族也不存在了。那么这些民族哪儿去了?都融合在汉民族里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不能说因一个昭君起了作用;但王昭君起码有和合垂范的影响力量。而在北方民族与汉族不断碰撞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作为边塞重镇白羊城,成了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演出了一幕幕民族团结的历史剧目。北方民族认识了王昭君也就认识了白羊城,他们亲近了白羊城也就更尊崇王昭君,倾心归一的思想随时萌发,也随时产生效果。王昭君的人格魅力也就是民族融合团结的象征性力量。


三、白羊城在商贸流通中的地位


自古以来,胡汉交界地一直进行着边界贸易活动,西汉与匈奴和亲后,即通关市,这种关市后来唐朝称“绢马互市”,宋金元时期称“榷场贸易”,明朝称“茶马互市”等,这种在历史上对长城内外、内地与边疆、汉族与蒙族、农业区与牧业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一直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胡汉贸易使得双方各求所需,互通有无。随着长城内外物资交流不断地发展,这种具有文明进步意义的商贸流通活动,又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贸易范围扩大、规模扩大、次数增多,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互利贸易、发展友谊与彼此往来的产物,这在和平年代里尤其显得突出。同时,为交易方便并公正公开,经谈判,还专设了多个贸易场所。在此,白羊城作为边城,在边塞商贸流通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交易场所和媒介作用。


王昭君栖迟白羊城并经武州塞出塞,使得白羊城有了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人们向往和平,向往白羊城,白羊城便成了频繁贸易、众多物资交流的场所。白羊城可谓有着多重功效,战时起着守卫出击和战备物资的作用,和平时期又起着商贸流通的作用。


所谓白羊城边塞商贸流通与交易,代表农耕文明的汉族所需的是马、牛、羊和毛皮,而代表草原文明的游牧民族则需要茶叶、布匹、铁锅、针线和生活用具。这种以物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边贸活动便在边塞白羊城繁荣昌盛起来,从而使这里的胡汉人民变的富裕幸福,友谊加深。一旦汉民族遭遇荒旱,年境不佳,草原就是汉民族兄弟奔赴求生之地。不过,草原民族竟也宽怀接纳,情同手足。有了这种交往习惯,就形成后来的走西口。汉民族走西口也好,走大圐圙也好,从不认为那里会有生命威胁,反而觉得那里有好兄弟、好朋友,那里是求生的希望之地,是获取贸易利益之地。在胡汉民族漫长的边贸交流过程中,白羊城不仅起着交流平台的作用,而且也起着边关塞口的作用,出入境都得由这里签证。但是,无论是胡人或汉人,一旦留宿白羊城,他们便有了回家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反射条件便是王昭君。胡人想,我住白羊城,是来住宿我们阏氏的故里来了!汉人想,我住白羊城,是住我的女儿家来啦。无论哪家留宿,白羊城都会给他们以温馨而亲切的感觉。


由于白羊城边贸交易逐步趋于稳定,信誉度也是很强的,这种信誉度反射的条件也来自王昭君的诚信人格,要是谁搞了欺骗便欺骗了昭君娘娘,欺骗了自己的良知。尤其清代边塞贸易的关税收入,除了杀虎口,其次就是宁鲁口并白羊城了。


四、白羊城在传统民俗中的地位


在白羊城一带,谁都会知道,这里的人们有着自身的善良、诚挚、友谊、忠厚、勇敢、直率,这是当地传统民族的精华所在;但这种传统民俗不能不受昭君文化的影响。


当王昭君出塞和亲队伍还未来到白羊城之前,城里已传来王昭君和亲队伍住宿白羊城的消息。连年遭遇战争苦难的边城人民听后无不欢欣鼓舞,家家户户腾房扫院备饭,准备迎接和亲队伍的到来。当王昭君和亲人马进入白羊城后,王昭君美丽动人仪态大方的形象与呼韩邪单于满足自信笑逐颜开的风度,再加上和亲队伍的华贵气氛,深深打动了白羊城男女老少。这种欢庆的场面使白羊城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看到了胡汉和好民族团结的美好前景。个个无不兴奋激动,欣喜若狂。同时,王昭君与胡韩邪单于和亲队伍也被百姓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他们对白羊城毕恭毕敬,以礼相待。激动之余王昭君还亲自走到百姓中间抚慰老弱病残,对此,白羊城百姓更为感激渧零,热泪盈眶。这种壮观的和亲场面给白羊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在后来的时间里,口耳相传,一代影响着一代。再说边塞百姓的成分,本来就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北方各族的融合,来自大江南北的守边将士的血脉。这些成分复杂的人群杂居生活在一起,只能以亲切的态度,友善的面孔、质朴大方的性格,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再加上王昭君高尚人格魅力的传承影响,便形成了边塞独特的传统民俗风情。


五、白羊城的政治文化地位


一座城郭就是文化的容器。白羊城属边塞重镇,浓厚的边塞文化便是白羊城的主要文化内容,虽然它的建筑起始是一座部落首领同臣民居住之城,但在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里并不突显它的历史地位。然而,只因王昭君出塞留宿白羊城,白羊城便大放异彩,名垂青史。白羊城因王昭君的唱响而载人史册,因王昭君的美丽而有了美誉;王昭君也因白羊城的厚重宽宏而留下了美丽乐章和千古绝唱。


历史上,白羊大地大多时间处于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胡汉民族和亲和平便就是政治,而这种具有和谐政治的色彩便罩在白羊城上,从而使白羊城有了它的政治尊严,并融进了高品位的昭君文化。从这一角度,把白羊城看成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名副其实的。白羊城自修筑起来后,多以战争冲突为军事目的,而唯独王昭君住宿后,便有了以和亲为内容的政治目的,这便是白羊城崇高的地位,这种崇高地位完全是由王昭君高尚品格促成的。


当历史推进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白羊城虽遭千年风雨剥蚀已经苍老,但从那残垣断壁夯土层的信息符号与陶片瓦当中,传递透露出来的历史文化令人惊羡。


左云地处长城一线,蕴藏着丰厚的边塞文化,而昭君文化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领左云地域文化的主体内容。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女性代表,她被尊称为胡汉两族人民的“和平女神”,她是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白羊城作为历史文化的容器,能容纳沉淀昭君文化是这座城的骄傲,也是今日左云的骄傲。昭君文化是美丽动人伟大而光彩的文化,左云有昭君文化着色而显异彩纷呈。昭君文化是左云最具魅力、最有生命力的独特文化,因而唱响昭君就唱响了左云,传承了昭君文化便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





编 者 按:原文引自《人民新闻报》,如需引用请核对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